孔子对易学究竟有什么样的贡献

周易周易入门

孔子对易学究竟有什么样的贡献。我们不禁要问易学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在这里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刚才我听了刘大钧先生的开幕辞,他特别提到孔子的儒学继承了夏商周以来的传统,这完全正确,可是儒学之作为学还是从孔子开始,不能说孔子以前已经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学,孔子以前有儒,儒可能从商代就有。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上专门讲了周朝初年的教育制度,周王(估计是周康王)请了一个人办学校,然后派他的太子等等去上学,上学之后还举行了典礼,然后过了几天学校又专门请了几个贵族的孩子来参加,完全和古书上所说的一致,这是关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最新的一个发现。我们认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这里我顺便说一下我的感想,我最近还看到有人写文章引用《论语》的话,说孔子的弟子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所以凡是涉及孔子讲性与天道的话都不是孔子说的,因为孔子根本就没说过这类话。“不可得而闻也”,怎么能够说孔子没有性与天道的思想?这个观点我是完全不能同意的。

实际上那个话不过是他学生的一个谦辞,是说我们这些人学问不高,老师给我们讲性与天道的那些话我们听不懂,听不着。根据这句话断定孔子从来不讲性与天道,是没有道理的。马王堆帛书《要》篇讲了孔子老而喜易的事,“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那么到底这个《要》篇和《易传》有没有关系,我想举一个例子就很明确地指出《要》篇是和《易传》有明确关系的。孔子老而喜易这件事根据《孔子世家》是在鲁哀公十一年以后,鲁哀公十一年就是公元前484年,到鲁哀公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孔子就去世了,所以《要》篇记的是孔子最后几年的事,那时候子贡在孔子身边,子贡问孔子“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子贡问孔子说:老师曾经说过,那些德行不好的人才跑到神灵哪里去,那些没有智谋的人才去占卜算卦,怎么今天你却看算卦的书?这与过去所说的不是矛盾了吗?孔子回答他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他说在《易经》这方面你要说算卦我当然比不了那些专门算卦的,我与那些人是“同途而殊归”,“我观其德义耳”,我看的是《易经》书里面的德义。我过去也学习这段话,我没有很仔细地考察,虽然我提到德义应该跟《易传》有关系。

什么叫德义?德义这个词容易造成误解,今天我们常常讲德义,今天我们讲德义纯粹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概念,可是实际上在易学里它的含义不是这样,《要》篇里说:“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孔子说他为什么跟史巫、算卦的不一样呢,就是因为幽赞神明一定要达于数,如果不达于数就和巫没有差别了,而数要不达于德,做不到德这一点的话,那就和史、太祝这些个人没有差别了。“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史巫、算卦的那些人他对易学的真正内容并不了解,他们只是会进行一种操作,是“好之而非也”,所以孔子说他是“观其德义耳”。德义两个词完全是易学的两个词,所以孔子是易学的真正开创者,是孔子真正把数术的易和义理的易(或者叫哲学的易)完全区别开来,于是才有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易学,所以我们说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区别这两者,而正因为区别了这两者,使《周易》的哲学成分进一步地纯化,使易学进一步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