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易》的主要贡献到底是什么

周易周易入门

孔子对《易》的主要贡献到底是什么

正因为孔子认识了《易》的本质,所以,当他68岁回到鲁国后,将其思想向弟子传授,并用以指导对《易》的整理。

那么,孔子对于《易》的贡献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孔子对于《易》的贡献,表现在他第一次揭示了《易》之本质在于“德义”,认为广泛积德者,没有必要通过祭祀以求福祉;躬行仁义者,没有必要通过卜筮以求吉祥。

通过卜筮的外在形式和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卦爻辞,能窥见其中所蕴涵的本质性的东西“德义”,这在当时由于科技文化等等的局限而迷信盛行的春秋时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一联系在当今科技昌明并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尚有那么多人迷信占卜,就更加认识到当年孔夫子的了不起!我们看到,后世易学中的“义理”学派,实际上是在孔子这一了不起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易学史上,孔子实际上是义理学派的开山鼻祖。

其次,孔子对于《易》的贡献,表现在他基于对《易》的本质的认识,揭示、阐发了《易》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哲理。这集中体现在《十翼》中。

所谓《十翼》就是指《易传》,具体指的是十篇作品,包括:一、《彖上传》;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八、《序卦传:h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彖上传》和《彖下传》,是《彖辞上下传》之简称,是对于卦辞的解释,从六爻到全体形象,说明卦辞的意义。彖,据说是古代一种牙齿犀利的兽类,能够咬断坚硬之物,所以孔子假借其用作断语之辞,可以断定一卦之义,知道一卦之阴阳消息,刚柔变化的+同,及其生成的原理,从卦德、卦义、卦情,一一作出解释与说明,等于是一卦的总论;先释卦名,后释卦辞。如蒙卦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上传》和《象F传》,是《象辞上下传》之简称。“象”就是象征、形象之义。解释卦象者称为大象,解释爻象者称为小象。大象分列于每卦之后,小象分列于每爻之后。象辞有正面与反面的叙述,取象于自然界的变化,如比卦“地上有水”、蒙卦“山下出泉”、师卦“地中有水”,是正面的比喻;而讼卦“天与水违行”、谦卦“地中有山”、贲卦“山下有火”,则是反面的比喻。以自然现象之不同,来比喻人生意义之有别。

《系辞上传》和《系辞下传》,是《系辞上下传》之简称,通常也称作《易大传》、《大传》,是对于《周易》最全面性的批注,是研究《周易》之通论;有总纲,有细目;其内容论及《周易》作者,成书年代,观物取象的方法,易学的重要作用等等;并解释八卦,展示易筮之法,还穿插解说了多则爻辞;广泛地论述了《易》之本旨,及易道之广大,并揭示了卦、爻象数、义理之精华,被后世公认为蕴涵深刻哲理的著作。

《序卦传》专门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由乾、坤两卦至坎、离两卦,共三十卦,言及宇宙自然及杜会现象,含有宇宙论及人类进化等哲理,其主旨是讲天道。下篇由咸、恒二卦至既济、未济两卦,共三十四卦,由天地万物始,言及家庭人伦及为人处世之道,其主旨是讲人伦。在《序卦传》中,可以了解天人相应,本末终始之义,尤其是《周易》之六十四卦以“未济”为终,蕴义深刻。“未济”者,“未成功”、“未穷尽”之谓也。正如《序卦传》所云:“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Z也即“易者,变也”之义理体现。“既济”看起来是大功告成的意象,但事物的成败,随时随地都可能变化,旧的死亡孕育着新的生命,一事物的终点意味着另一事物的起点。所以,六十四卦以“未济”作为终结,更明白昭示《易》的生生之德,生命永不停滞,天下万物生生不息,这样,《易》的无穷变化的哲理才得以更好的体现。

《说卦传》阐明《易》的根本原理,解释八卦的卦象与卦义,从体、相、用三方面总说八卦的形成与性质,及其所代表的物象与阴阳三才六位之说,进而由八卦相重相错,成生生不已的次序,而有《易》之六十四卦生成变化的轨迹,是占筮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杂卦传》取两两相错或两两相综的两个卦,以一字或两字画龙点睛,勾勒出易道之要义,加以解说,使每一卦活灵活现,不失《易》“简易”之义。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咸,速也。恒,久也”等等。

《文言传》是对于六十四卦中乾、坤两卦之详细解说。因为乾坤两卦是易之门户,六十四卦之根本,所以,只有明了这两卦所蕴涵的道理,才能在解析其他诸卦的道理时做到不失其大义。因此,要了解乾坤两卦深一层的意义,就必须熟读乾坤两卦的文言。关于“文言”两宇之含义,一般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故用有文采的语言来修饰乾、坤二卦。这种文辞,即为文言。它树立了中国人心目中的道德人格,如:“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十翼》既记述了孔子读《易》的心得,又汇总了孔子的弟子以及秦代前后研究者的观点。所以,因为不是孔子所写,就认为《易传》与孔子无关,显然是不妥当的;而认为《易传》中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凡是标明“子曰”者都出自孔子之口,显然也不符合史实。

司马迁关于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一说,虽然不够确切,但从其弟子记录其相关言论的角度讲,似也基本符合史实。因为《十翼》毕竟汇集了孔子研修《易》的心得、体悟。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孔子可以说是《十翼》的主要作者。

因此,所谓“孔子治易”,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十翼》上。

而正是由于《十翼》之产生,使《周易》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包括《经》、《传》两部分的《周易》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