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民俗

说到名人故事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中国的的名人华罗庚老先生了,他是当今世界数学界88位为人之一。我们所看到的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数学成果都和华罗庚老先生有关系,那么小伙伴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要了解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凭证。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两年之后的冬天,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出国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着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毅然回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着《堆垒素数论》。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