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善,是子孙后代幸福昌盛的根

風水有関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哪家子孙这么出息,真是祖宗有德。” 

事实的确如此。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辈辈的先人,有没有行善积德直接有关。 

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 

正如印光大师所说:“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1

澳门第一家族 

人们都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二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父到父亲三代人行善积德的事迹。 

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号称“澳门王”,在澳门非常有影响力。 

何贤的祖父就是一位大善人,他年轻时就外出经商,经营得法,家境渐渐好了起来。 

这位老先生乐善好施,谁家没饭吃,他送粮;谁家无衣穿,他送钱。 

佛经讲:“舍一得万报。”财,愈舍愈多。舍是因,财多是果,因果必定相应。 

所以,越布施越富裕,越布施越发财。何贤年轻时来到澳门创业,开拓了包括大丰银行在内的大批产业。

何贤(右一)

何贤家族在澳门叱咤风云几十年,堪称澳门“第一家族”。 

而何贤依然保持了祖辈乐善好施的传统,热心慈善事业,除维持镜湖医院的慈善活动外,还多次向同善堂捐助,以供施粥赠药之需。 

1955年,青州木屋区大火,2000多人无家可归,何贤带头捐了55间铁皮屋,又领着人们沿门劝募,不到一个月,就使灾民们有吃有住了。 

1962年夏,澳门政府决定将一批租给贫民的房屋拍卖,而房屋一旦卖掉,原来的居民就要流离失所。又是何贤,把这些房子买下来,让原来的居民继续居住。 

故乡番禺仍是最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经常请家乡的领导晤谈,了解乡亲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经常为家乡捐款捐物。 

今天的何厚铧家族在澳门富豪排行榜上不是第一位,但就其对澳门的影响而言,是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的。 

想想何厚铧的祖父辈,作为富足的商人,不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积累财富,却把财富捐献给了穷苦乡民。 

上天疼惜、怜爱这样的大善人,上天赐给他的子孙,个个都是建树显达的能人。 

《菜根谭》云:“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一个人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等于给后代子孙种下了幸福的根苗,没见过不扎根就能枝叶繁茂的树木。

2

华夏第一望族

王吉,西汉琅琊人,践行著名宰相公孙弘送给他的“言宜慢,心宜善”,官至博士谏大夫。 

王吉为官十分清廉,辞官回乡时只带着自己的行装,毫无积蓄,回乡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 

此后,王吉就把这“言宜慢,心宜善”定为王氏家规,让这六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 

让人震撼的是,这条神秘的家规,居然使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许多劫难,经受各种考验,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琅琊王氏家族在两晋时期发展到巅峰,能和皇帝共天下,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马”便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而“王”便是琅琊王氏的领军人物——王导。 

当初司马睿还是琅琊王的时候,王氏家族便对他大力支持,辅佐他登上帝位。 

在登基大典上,司马睿让王导和他一起坐在龙椅上,可见权势滔天。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单单皇后就出了8个,手掌军政大权的比比皆是。 

在文化界也是显赫之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汉唐千余年间,琅琊王氏家族的突出特色,便是宰相辈出,公侯世及,代有名贤。 

据统计:琅琊王氏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娶了36位公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誉为“华夏首望”。 

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 

琅琊王氏千年历史上的蝉冕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 

“言宜慢,心宜善”,为何能使一个家族如此兴旺发达呢? 

明朝方孝孺说:“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心存善心的人家里安宁,做善事的人子孙兴旺。善良的人,能福荫子孙。 

所以,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不仅可以给自己消灾免难,同时可以为子孙培植福德,泽被后世。 

3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子孙必定遭殃。 

面对个问题,不少人常问:“都说因果报应,自作自受,各人承当,为何却报及子孙后代?” 

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大师这样阐述: 

“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亿倍焉。” 

这段开示揭示,善与不善是庆和殃的因,庆和殃是善与不善的果。 

余庆、余殃这个余字用得很巧妙,说到余就是剩余的,剩余的部分给子孙。 

那还有本庆,本庆是给自己的,所以积善的人自己来生后世得到的福报就大,决定超过自己子孙享你的余庆。 

反过来一个人要是造作不善,那他来生后世得到的恶报,肯定也是比子孙所得到的恶报要大得多,印祖说百千万亿倍。 

类似这样的道理,《文昌帝君阴骘文》说: 

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古人说:“修德获报,作善降祥。要好儿孙,只要积德,不要积财。” 

所以,我们留给子孙一定要留德,不要留金钱,留金钱是最愚痴的,留德才是有智慧的。 

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获福。 

但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所以,不为子孙积钱财,而为万世积阴德,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 

《六祖坛经》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指的我们这颗心,一切唯心造,祸福吉凶都是心变现出来的。 

真正的心善、念善、行善,福从善来。 

今日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将成为自己和子孙的福报。我们在发出善心的一刹那,福报就已经开始了。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