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过大暑 又吃又玩好开心_古人清明放假吗 怎么放的

星座

十二星座的月份表-星座运势查询每日更新:

大暑,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现代人有空调还好,古时候没有这样的降温神器怎么过呢?其实古人过大暑的方法并不比我们少。那么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古人怎么过大暑,一起看看他们怎么又吃又玩的吧。

作为农事节气,最早记载大暑的是《逸周书·周月解》。该书中明确指出,“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二十四节气系统至周秦时期应已出现,汉代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大暑就在其中。

既为酷热节令,在三伏天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这个时候,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在南方,苏州人除了享用凉冰外,还有许多消暑的风物,乐善好施者在门口普送药物,“广结茶缘”。

由于酷热气候,在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内,人们以安居静养为主。为了消暑,还发明了种种民俗,在古代尤为昌盛。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明代文学家钟惺《夏冰》即是对此事的记载。当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

沿湖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开,无论北京、杭州、南京,人们在傍晚时分,出门欣赏新开的荷花。相较而言,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赏荷的胜地。

暑月游船也是当时民俗之一。旧时南京人在大暑时节,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风光无限。

再过几天,人们就要迎来2018年的清明小长假了,扫墓祭祖、郊游踏青,大家的假期活动都安排得很充实。那么在古代清明时节,古人是不是也像今人这样放假呢,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古人清明节放假吗,是怎么放的。

东汉:寒食节要过一百零五天

根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就是五天休息一天,去洗个澡,回家探个亲。此外,夏至和冬至还会各放五天假,而清明节放假就别想了。

不过在东汉时期的山西地区,清明节不放假,寒食节却要过个够。当时山西地区的寒食节要过足一百零五天,而且过节不等于放假,只是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即使是在大冬天,照样不能生火取暖,吃上一口热饭。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对此都看不下去了,于是颁布《阴罚令》,明确规定取消寒食节,是这么说的:“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唐朝:清明节正式列入“五礼”,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根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也就是说,在唐玄宗时代,寒食和清明节一起放四天假,而到了唐德宗李适的时候,假期就已经延长到了七天。

除此之外,唐朝的其他假期简直多到数不胜数。比如节气日放假一天,全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就是二十四天假;官员每月有旬休,一个月有三旬,一年就是36天假;还有春节和冬至各放七天假;中秋、腊八、夏至都是三天假;此外,皇帝过生日,还要放三天假,这么一算,唐朝一年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放假。

宋朝:美食和玩乐必须的

宋朝延续了唐朝寒食、清明放七天的制度,不过节日的气氛,却变得完全不同。首先是吃的东西不同。宋代之前的寒食节吃冷食,还不如说是吃冷饭,但到了经济发达的宋朝就不一样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花样百出,有青团、麦糕、馓子等。

此外,寒食、清明的另一项活动是踏青郊游。宋朝的人大概都比较喜欢热闹,他们能把任何节日都过成狂欢节。比如元宵节前后,在汴京御街两侧,魔术、杂技、耍猴、说戏,各种活动“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到了放灯之时,更是万灯齐开,“金碧交射,日夜交辉”。

清明节这样一个小长假,大家自然不会放过。郊外的祭祀过后,人们席地而坐,就地“散福”。男人们推杯换盏,兴致所至,还时不时要吟诗作赋,而女人们则嬉笑玩闹,采花弄柳。小孩子应该是最高兴的,因为在这一天他们能买到很多玩具。

明清:清明从此退出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个超级工作狂,在整个洪武年间,每年的假期只有三天,分别是春节、冬至和朱元璋的诞辰。寒食和清明,完全不在节假日的考虑中。

朱元璋死后,全年的假期倒是增加了不少,元旦放5天,冬至放3天,元宵节放10天,此外每个月还有月假3天,全年加起来有五十多天假期,但是寒食和清明节,从此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序列。

而在清朝建国后,则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因此也取消了寒食、清明节放假的惯例,但是民间风俗早已形成,到了这一天,人们还是会去郊外扫墓,春游,并将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当人身处在炎热的环境下,尤其是大暑节气酷热难耐各种欲望也随之降低,尤其是我们的食欲。但人是铁饭是钢,无论胃口再怎么的差,不进食就无法摄取能量。健康也将拉响警报。这时候也是养生的好时候,只要合理的搭配饮食那身体一定能保持健康。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期

寒冷的冬天早上,从温暖的被窝中半死不活地爬出来,凭着毅力与寒冷和困意斗争,穿衣洗漱,有时饭都来不及吃就出门,这是大多数上班族每日的写照,毕竟是为了生活,再累也要坚持,再说如今怎么说也有公交、地铁之类可坐,总比古人好多了吧!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古人是怎么上班的。

古人上班也乘车,但需合乎身份

中国人乘车上班的历史十分悠久。现代的上班族上班一般乘公交、挤地铁;而在古代,上班族虽也多是乘车上班;但在交通工具上还是颇为讲究,上班所乘之车,要有档次之分,且要求与身份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