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是什么日子

姓名打分

俗话道, 不出正月都是年,但按照传统年历,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几乎每天都对应一个节日,因此民间还有二月二之前都是年的说法。不知不觉中,2023年的正月,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马上将迎来的,是农历二月初一。大家都知道,2月2龙抬头,但在这之前的一天2月1,又是什么节日呢?相信知道的人并不多。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德宗时期,当时的宰相李沁上书,提议将二月初一定为中和节,以此来鼓励老百姓们积极参与春耕,祈求粮食大丰收。在《唐书李泌传》中,对此也有记载,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古人还认为,2月1中和节,也是太阳的生日,因此老百姓们会在家中祭太阳,感恩太阳神的护佑,同时也祈求新的一年多多关照。

由此可知,从唐代起,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中和节,同时也是太阳节,在传统文化里,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也是跟粮食、农耕、祈福有关的节日。按照老传统,农历二月初一,有3件大事要做,有人富、财多、家业兴的意思,以此来图个吉祥如意。那究竟都有哪3件事呢?下面,就来跟大家具体说说,不妨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件事:祭太阳神

太阳神,又叫日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主要有羲和、日主、太阳星君等。像太阳神羲和,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记载道,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

古人对于太阳的崇拜,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源自骨子里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考古学家就有发现过很多有关太阳的图腾;第二,天明地德,光照四海,古人认为,太阳高挂天空,光芒四射,象征正义和公平;第三,古时候,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日照充足,才能带来丰收年。

农历二月初一祭太阳神的习俗,背后是古人秉持的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日子祈福的朴素心愿。每到这一天,古人会在家祭太阳神,朝东面太阳升起的方向跪拜,向太阳神祈福。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习俗,二月初一,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在提醒人们,莫辜负一年好春光。因此,不妨借着这个习俗,早起面向太阳,摊开双手拥抱太阳。就像一句话说的,只要你面向太阳,就不会再看到身后的阴影。

第二件事:吃太阳糕

祭太阳神时,古人还会摆上一样供品,叫太阳糕。在古籍《燕京岁时记》中,就有提到过这个习俗,二月初一,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十余小鸡,谓之太阳糕。

相传太阳糕的名称由来,跟慈禧太后有关。据说,慈禧太后在二月初一太阳节时,命人去宫外一家专做年糕的小店买年糕,这家店的年糕上都会戳上带有小鸡图案的红戳。慈禧太后见到后,非常开心,直言,鸡神引颈长鸣,太阳东升,真是吉祥,于是人们便将其命名为了太阳糕。

不同时期,太阳糕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不过大多以糯米加水制成,有些带有枣泥、豆沙等甜馅,有些不带馅,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年糕。有些讲究的地方,人们会在糕点的上方,印上小鸡的模样,象征金鸟圆光,以此来代表太阳神。

二月初一吃太阳糕的习俗讲究,一是为了祭太阳神,二是取太阳高的寓意,象征在太阳神的保佑下,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人富财多。

第三件事:吃五谷饭

前面有提到,唐德宗采纳了李沁的建议,将农历正月初一命名为中和节,每到这一天,大唐的官员们都可以得到一天假期,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发起的初衷,是提醒人们要重视农业,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因此,正月初一还有个讲究,就是吃五谷饭,即我们现在说的杂粮饭。借助吃杂粮饭的方式,来寓意五谷丰登,也是祈福春耕能够顺利开展,新的一年能有个好收成。

推荐食谱:三色饭团

1、准备适量三色糙米,和大米按照1:1的比例放入锅中,冲洗几遍,洗干净;

2、将洗好的米,一股脑倒入高压锅中,加适量清水,启动杂粮饭功能,如果家里没有高压锅,记得要提前将糙米放入清水中浸泡3个小时;

3、煮好的杂粮饭,将其放凉后,戴上手套搓成跟拳头差不多大小的饭团,再用保鲜膜包裹起来,放入冰箱中冷冻,吃之前再拿出来加热即可。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