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是属于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阿昌族人口是约为3.39万人,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地的。阿昌族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那么你知道更详细的关于阿昌族的民族了解是有哪些吗?你知道关于阿昌族的服装特色文化是怎样的吗?
1.阿昌族服饰介绍
腊撒地区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脑、珊瑚之类;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阿昌姑娘还扎
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制的线和土布绣制。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十分美观。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裙与裤成了区分婚否的标志。男子则可以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头,已婚者打藏青色包头。
2.阿昌族--服 饰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 筒帕 (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妇女一般穿红色或蓝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用黑布裹包头,高达约0.3公尺,包头顶端左侧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每逢外出,妇女们都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雕刻精致的大手镯、银项圈,还在胸前的四颗银钮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 走起路来银光闪闪,风采耀眼。
3.简洁的阿昌族服饰: 男龙女风 游猎特色鲜明
阿昌族为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地区的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人口共有2.7万余人。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 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阿昌人都会讲汉语、傣语,户撒的阿昌族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他们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种语言。这大概是阿昌族在历史上善于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断向别的民族学习的缘故。 阿昌族聚居区地处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区的 毫安公 品种,过去曾号称 水稻之王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也极负盛名,以 户撒刀 著称于世。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阿昌族的服饰有 男龙女风 的说法。男人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像龙般矫健;女人总想把自己打扮得像凤凰般美丽。男子服装大多与附近的傣族或汉族相同,年幼者喜欢白色、绿色,年老者喜欢黑色,衣服上喜好用银制扣子作装饰。而今,男人们多数穿着与其它地方男人一样的服装.只是偶而也能见到戴毡毛帽被当地称为 笼基 的长裙的男人。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如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 筒帕 (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妇女服饰特点突出,且保留至今。姑娘时留辫子盘绕头上,插红、绿丝线蚂蚱花,着浅色饰银钮子对襟衫,穿长裤,系毡裙和绣有红绿蚂蚱花的飘带。阿昌姑娘的头花插在额部右边,主要插桃红色绒线做成的扁平菊花等,阿昌族老老少少都爱插花。
阿昌姑娘的服饰,最具民族特色的恐怕要算毡裙和飘带了,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案,都是姑娘们自己精心设计、精心刺绣出来的。它不仅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也充分显示了主人高超的刺绣工艺。这些图案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个猎人的女儿偷偷学武艺时用一条自己缝制的腰带把腰身扎紧。练得一身好武艺之后,阿昌族的姑娘们为了劳动方便,都象她那样系上了美丽的腰带,并取名叫毡裙。
解放前,姑娘们多用自制的线和土布来绣制。解放后,各色花布层出不穷,姑娘们尽情选购自己喜爱的花市来刺绣;现在边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昌姑娘则更喜欢用那美观又耐用的涤纶料子来绣制毡裙了。
阿昌族的已婚妇女喜穿红色、翠绿等色的银纽子对襟衣和缀满银泡的挂膀,并佩戴银耳环、银手箍、银手镯、银三须、银灰盒等装饰品。下身着彩色 节子花 筒裙,系长毡裙,腰束绣有三十六种花的长带子。过去还穿自绣的绣花鞋,现已不多见了。已婚妇女最奇特的装束要算头上包的扁形黑包头了。包头有一尺多高,两端有须披于背后,过去还顶有块宽一尺长三尺的 姱乌摆 ,阿昌人视之为 凤冠 ,而老年人的包头则小得多,且穿黑色对襟衣黑色筒裙和黑色毡裙。历史上阿昌妇女还穿过用七色方块有缝成的 剪花衣 。
高包头,是阿昌族妇女的骄傲,也是一种美的象征。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包头中,它是最高的,而且很特别。关于这种头饰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阿昌族的居住地受到了外族人的侵扰。在一次抗争中,男人们把箭都用光了,女人们在给他们送箭时却被敌人阻拦。此时,一个妇女想出了好主意,她让前方男子用布、带包成高包头,妇女们向 高包头 上射箭。这样,男人就获得了足够的支援,而且还迷惑了敌人也向高包头射箭。就这样,高包头救了阿昌族人,妇女们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和那位妇人的机智,从此包起了高包头。在她们的眼里,高包头不仅是他们民族的象征,而且是神圣的,是吉祥如意和幸福的象征,因此容不得别人对她们的包头品头论足,手不能触碰。每逢阿昌族年节,阿昌族妇女总是盛装参加,她们不但注重服饰、首饰,更讲究戴高包头。
总结:阿昌族服装在不同的朝代在不同的时期是会有不同的呈现的,高包头,是阿昌族妇女的骄傲,也是一种美的象征,因为高包头是少数民族中最高最有特别的。阿昌族女性服装是比较喜欢穿红色的,女仔是会佩戴银耳环、银手箍、银手镯等等银饰的。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