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含义为鬼过的节日。中国四大鬼节分别为: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清明节(公历4月4-6日交节)、中元节(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那么这些节日有什么特性吗?下面就一同来理解一下吧。
一、上巳节(农历三月三)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习俗在汉人文化中慢慢衰微。
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为修整、净身。上巳春浴的风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掌管,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现代,在中国闽南、台湾则有局部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义。连雅堂《台湾通史》:“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近年一些上巳节风俗式微的汉族地域也有复兴上巳节的趋向,亦由于有春游踏青、男女相谈判情的传统,局部人以为相比传统没有约会风俗的七夕,上巳节更合适称为“中国情人节”。
很多中国少数民族至今仍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苗族、土家族、黎族、壮族等都在这一天举行浩大的活动。“三月三”是壮族、侗族、苗族等的传统歌唱节日,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23年起更将三月三设为中央性法定假日,全区放假两天。[3][4]云南大理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一些中央的汉族在三月三也保管有特殊的风俗,如湖南等地有“三月三,地(荠)菜煮鸡蛋”的传统。散布于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族的亦有“三月三”节日,它是谷米的华诞。是日畲族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
二、清明节(公历4月4-6日交节)
清明节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属于中国比拟盛大且严肃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普通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一切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清明节的来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因循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习俗。由于中国广阔地域有在清明之日停止祭祖、扫墓、郊游的风俗,逐步演化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方式留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持续十天左右。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风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
对逝者最好的感恩,就是让生者活得幸福。或许正是因而,从古而今,清明节不单纯是一个扫墓祭祖、寒食赐火的日子,还有十分丰厚内容,包括插柳戴柳、春游踏青、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斗禽、拔河、赠画蛋、吃青团、吃红藕、植树等等。
三、中元节(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想必是大家最熟识的鬼节,于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中央,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中元节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天堂之门,这一天地宫翻开天堂之门,也是天堂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聚,因而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人们纷繁在七月,举行设食祭奠、诵经作法等“普渡”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避免它们为祸人世,又或祈求鬼魂协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安全。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浩大法会祈福不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国中元节还有拜忏、放焰口等活动。这一天,事前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天堂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繁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典礼在一阵庄严庄严的庙堂音乐中开端。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率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这种典礼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意味着五谷丰收,这叫「布田」。有些中央有放水灯活动,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说法,水灯是用来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颖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典礼叫「施歌儿」。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
四、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为免祖先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燃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暖和。十月一,烧寒衣,寄予着今人对故人的思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怀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只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停止一些意味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假如此时天气依然暖和,不适合穿棉,也要催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气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装置终了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