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一个节日都有每一个节日的一些习俗习惯,饮食也是作为习俗的一大代表,对于端午节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会有吃粽子的习俗,而你知道在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吃粽子吗?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有些什么寓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另一种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说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 筒粽 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 字本作 糉 ,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 枭羹 。《史记》 孝武本纪 注引如淳言: 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而端午的主角 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但是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由此可见,历史悠久的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按《续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食物,用粽叶包装,是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总结: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个传统节日中有着很多习俗,其中吃粽子就是其中的习俗之一,在端午节的时候其实吃粽子对代表的意义就是用来纪念忠义之士的一种情怀,当然也是我国文化沉淀的一个传统和流传。
评论留言